法院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一起案件背后都饱含着当事人的焦急与期盼,但是“送达难”常常成为案件办理的“拦路虎”,使得简单的案件也难以顺利推进。
2023年8月份,被告陈某从朋友陆某处借款2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借条上明确载明了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但借款期限届满后,经陆某多次催要,陈某一直迟迟未还,无奈,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其偿还借款及利息。
受理案件后,许法官立即着手安排给被告送达应诉材料,先是采取电子送达方式,但被告不接电话、不查收送达短信。随后,又按照被告身份证上的地址采用邮寄送达的方式,由于无人查收,邮件被退回。于是,她带领团队人员驱车赶往被告家中,可几次的前往,迎接她们的都是被告家中紧闭的大门。案件至此,许法官并未放弃,她通过走访村干部,得知被告因突发疾病正在外地住院治疗,同时获悉了被告近亲属的联系方式,几经辗转最终和被告取得了直接联系。 解决送达应诉手续的难题后,许法官又多次给原、被告做调解工作,被告感受到了法官的诚意同意调解,但后期由于其看病花费较大,对还款期限无法给原告作出准确承诺,调解失败。该案最终以判决方式结案,判后,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服判息诉,现判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 一件标的不大、案情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几经周折,耗时几个月终于结案。在整个案件办理过程中,法官以其智慧和执着,不但解决了送达障碍,还打开了当事人的法律“心结”。结案之后,原告满怀感激将一面锦旗送到法院,鲜红的锦旗上“尽心竭力想方设法 排忧解难为民做主”的话语是对法官的敬业精神、专业素养以及为民情怀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