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首页 | 会议日程 | 会议议程 | 大会要闻 | 会议文件 | 燕赵之声 | 代表建言 | 媒体聚焦 | 相关报道 | 图片新闻
当前为位置:大会首页->会议要闻->河北代表团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
河北定会变美变富变强
河北代表团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
周本顺 张庆伟 赵勇等答记者问
作者:苏励 王玉亮 四建磊 别志雷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5-3-10 9:14:21
 
  透明开放显活力,热烈坦诚见自信。今天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河北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来自境内外的130余家媒体记者到会采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主持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省委副书记赵勇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今年新的环保法开始实施之后,各项环保指标日趋严格,在环保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河北有些什么样的新举措来应对环境污染治理?京津冀在协同治霾方面有一些什么新的思路?

  陈国鹰代表:非常感谢记者朋友对河北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由于河北省偏重的产业结构和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河北省环境治理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任务重、难度大。在全国每月公布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每个月占了6至7个,这说明我省大气污染比较重。74个城市是这样确定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设区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河北省的11个设区市全部在列,占总数的近15%,其他省只是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列入其中,最多的也就是一到两个城市。我这里介绍这个情况,不是找客观理由,正是排名这种压力转变成了我省各市铁腕治污的动力。

  河北省借鉴国家的做法,在143个县(市、区)也都安装了大气自动监测站,对空气质量后10名也进行了排名,并在媒体上进行公布。这样也使得各个县(市、区)增加了压力,空气质量好坏要用数据来说话,所以这种做法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协同治理、联防联控,应该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河北省委、省政府把环境治理列入四大攻坚战,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提出了宁可伤筋动骨也要实现环境质量的脱胎换骨,宁可牺牲一段时间的GDP和财政收入,也要坚决打赢环境治理的攻坚战。

  全省上下集中力量,打了一套大气污染治理的组合拳,就是压能、减煤、治企、控车、降尘、增绿等标本兼治的攻坚战。大力实施“6643”工程,去年全省压减钢铁产能1500万吨、水泥产能3918万吨、平板玻璃2533万重量箱,特别是河北煤炭消费去年总量减少了1500万吨,首次实现了负增长。另外,组织开展了占工业排放比重超60%的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完成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工程577个,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78.2万辆。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关闭矿山141个、停产整治478个。在治理大气污染的同时,河北省对山水林田湖海进行了全面治理。仅植树造林每年以近500万亩的进度向前推进,去年就完成了500多万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去年,河北省组织开展了环境保护执法大检查和利剑斩污行动,全省一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42.8万人次,检查企业19.8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7090家(次),抓获嫌疑人1726人,全国力度最大,创出了铁腕治污的“河北品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河北省空气治理的成效开始显现,表现为“一升两降”。“一升”: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提升。去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152天,比2013年增加23天,优良率上升了17.8个百分点。“两降”:一是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大幅下降。PM2.5年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12%,PM10、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13.2%、25.7%。二是日平均最大浓度值大幅下降。PM2.5日平均浓度最大值为337ug/m3,比2013年的443ug/m3下降了23.9%。

  不仅这些下降的监测数据说明了空气改善,老百姓的感受也证明了这一点。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之高、态度之坚决、力度之大,应该说前所未有、全国最大。河北省有十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好联防联治联控。突出科学治霾,突出区域的环境协同治理。会同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制定了《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动方案》,明确了2015年到2017年干什么、怎么干,什么项目落实到什么地步,这是全国第一个深入治理方案。今年集中力量打好“控煤”歼灭战。按照省委书记、省长的要求,首先是把河北自己的污染源降下来。实施八大控煤工程:压减煤炭总量、城乡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火电企业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工业燃煤锅炉治理、提高集中供热普及率、实施重污染企业错峰错季生产、清理整顿露天黏土砖瓦窑、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同时,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6643”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们将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实施。组织开展全省环境保护大检查和“利剑斩污”行动,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沉痛代价;严厉查处环境监管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渎职行为。我想经过不懈努力,河北的空气质量将大幅提升。

  中央电视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请问对此怎样理解?会不会感到有压力?2014年,河北人均公共财政收入是3351元,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六分之一,这么大的收入差距,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吗?

  张庆伟代表:去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河北对此欢欣鼓舞,因为这对河北来说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我想用“一二三四”来总结过去一年来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成绩:形成了一个顶层设计。在国家的组织下,各方积极参与,制定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开展了两个合作。京冀、津冀之间分别签署了若干个合作协议,开展了务实高效的交流合作。落实了“三个率先突破”。大力推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领域率先突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搭建了“四个平台”。包括产业对接平台、创新平台、融资平台、服务平台。与京津成立了若干个公司,合作设立了一批基金,根据区域特点建立了合作示范区,共同推动海关、医疗、电信等政策实现统一。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引领,补齐河北发展短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是“短板”。河北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两个差距一定要消除。按照国家统计局新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9项监测指标体系,我们测算了一下,河北省也就是达到了79%,相对还比较低,有些短板还需要补上。所以,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缩小与京津的差距,确保京津冀区域整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要靠改革、靠创新,不加大改革的力度,不建立有利于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就很难实现突破。当前,河北与京津存在政策梯度差,例如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北京中关村的政策,河北都不能享受,这就使得河北的竞争力不够强。因此,必须要通过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逐步拉平与京津的政策差距,以改革创新引领协同发展提质提速。

  第三,把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北要加快发展赶上来,自身必须奋发图强、奋发有为,全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要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围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决查处懒政怠政和各类违法行为,努力营造法治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场环境,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河北流动聚集。

  我相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香港大公报:河北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会给钢铁业带来哪些影响?

  王昌代表:河北是钢铁大省,钢铁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河北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怎么调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把量降下来。河北已经制定了钢铁产业调整规划,国家发改委已经批了。到2017年要压减6000万吨的铁、6000万吨的钢,到2020年再各压减2000万吨,总共各是8000万吨。去年全年压减炼铁和粗钢产能各1500万吨,今年将按计划继续推进。河北的钢铁从产能上讲没有落后,国家规定的标准是炼铁高炉400立方米,河北提高到了450立方米;炼钢转炉国家规定30吨,河北提高到了40吨。还有就是通过整合重组、区域优化完成压减目标。比如,石家庄钢厂从市区搬迁工作已经启动,武安市由18个企业整合为5个企业,走这种整合的路子,唐山整合了市区的11个钢铁企业,成立了渤海集团,产能由以前累计1200多万吨通过减量置换,新建一个800万吨的企业。另外就是谋划走出去,现已谋划了几个项目。二是要提质增效。目前河北的钢铁产品还是低端的多、高端的少。这几年我们下大力进行了技术改造,比如螺纹钢,我们开发出高强度螺纹钢,同样的工程可以减少20%到30%的用量,还开发出高强度钢板、汽车板、家电板,使产品实现了优化。利用大气污染治理进行倒逼,企业在除尘、脱硫、脱硝以及余热发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能耗降下来了,同时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再一个就是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吃钢产业,把钢材就地消化。比如,唐山迁安这几年吃钢产业发展得就很快。还有就是发展钢铁物流业,提高河北钢铁在市场的话语权。通过这些改造提升,使钢铁企业在现有水平上上档升级,向国际先进行列看齐,通过这些努力,使河北由钢铁大省迈向钢铁强省。

  新华社:请问河北省在钢铁、水泥、玻璃等优质过剩产能“走出去”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进展?

  姜德果代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是河北的传统支柱产业,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1/20、1/6。这些产业规模是历史形成的,在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是有比较优势的,但由于产能大、排放多,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了影响。近几年,省委、省政府把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和水环境污染作为重中之重,在全省部署实施了“6643”工程,目前已初见成效。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GDP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们压减产能的力度没有减。到目前为止,“6643”工程已经完成过半。剩下的产能,都是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富余而优质的产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地区需要继续改善和优化空气质量,河北必须勇于担当,继续减少排放总量,继续压减产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参加河北代表团审议时又特别鼓励我们,河北这些富余而优质的产能可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也可以向国外输出,走出一条产业转移、产能合作的新路子。这为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也提振了我们的信心。

  河北的产能“走出去”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河北钢铁收购了卢森堡德高国际贸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邢台德龙钢铁在泰国投资建设了60万吨热轧窄带钢项目,冀东发展集团在南非建设100万吨水泥厂,这些项目都取得了明显效果。我们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过剩产能“走出去”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既把富余的优质产能转出去,又发展我们的装备制造业,优化提升河北的产业结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理的要求,按照政策引导、企业主导、政府扶持鼓励的原则,为更多富余而优质的产能“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便利化服务,使其真正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闯出一条新路子。

  光明日报、光明网:去年的马超群贪腐问题引起举国哗然,暴露出小官巨贪的问题。请问河北在反贪和廉政建设方面有什么举措?

  周本顺代表:河北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反腐败斗争正在不断深入。前一阶段重点抓了四件事:一是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提高巡视发现问题的能力。河北省在2013年就基本实现巡视全覆盖。二是切实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威慑态势。三是突出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堵塞腐败高发的制度漏洞。四是紧紧扭住两个责任这个牛鼻子,抓好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责任落实。这些措施已经开始见到明显成效。2014年,河北巡视发现的问题是2013年的3.6倍,查处的省管干部贪腐案件超过前10年的总和,立案查处的县处级以上干部同比增长175%。同时,查处了一批像马超群这样的“小官巨腐”类案件。马超群案件是2013年就开始查处的,之后不断深入。目前,河北省不敢腐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政治生态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河北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梁滨案件、景春华案件都充分说明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说明河北下一步反腐败的任务非常艰巨。河北省坚决拥护中央决定,正在从这些案件中汲取深刻教训,进一步加大查处腐败案件的力度,使暂时的不敢腐变成长久的不敢腐,直至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河北具有“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我们将在继续解决不敢腐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治本的力度,教育党员干部严守理想信念的底线、道德情操的底线、党纪国法的底线。我们会像治理生态环境一样,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重要的任期目标,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特别是针对像马超群这样的“小官巨腐”问题,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在全省开展了查处“小官巨腐”的专项行动。我想这项行动一定会收到明显的成效。

  北京日报:河北是农业大省,而北京在科技包括现代农业科技方面有很多优势。请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和河北在农业方面有哪些对接,取得了什么进展?

  赵勇代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北京和河北的农业合作也出现了很好的势头。两地党委、政府就农业合作问题达成了高度共识,一批北京的农业企业,包括首农集团等,开始向河北转移。两地还在河北共建了47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河北农产品在北京的市场份额由以前的45%提高到54%,高品质、安全放心的河北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首都居民的欢迎。

  河北是农业大省,有近1亿亩耕地,还有1亿亩山区可供开发,农产品具有多样性。北京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发展农业的空间却有限,所以两地农业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下一步,我们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框架下,着眼提高首都居民的生活品质,加强与北京的农业合作,为首都人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机遇和动力。今后主要抓三件事。一是共同在我省环首都14个县(市)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利用首都科技、人才和资本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包括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特别要发展面向首都居民的乡村养老、休闲、旅游等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满足首都居民多层次的需求。二是支持首都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工商企业,把现有的农业企业转移到河北来,共同在河北建设高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物流基地。三是共同构建满足首都老百姓个性化需求的优质安全农产品服务网络,主要是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电商服务体系、冷链物流体系,让首都的老百姓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手机就可以很便利地购买到河北的安全优质农产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政放权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河北在简政放权方面有哪些部署和成效?简政放权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和行业?

  朱浩文代表:简政放权是经济改革的“先手棋”。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河北实际,在简政放权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些措施对河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数量。首先,向市场放权,去年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267项减少到687项。通过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大幅度增加,全年全省新增市场主体62.2万户,这是前所未有的。其次,通过向基层放权,新增8个省直管县,扩大了这些县的经济管理权限,同时,省市两级向城市区下放了36项权限,还将向23个经济发达镇下放70项管理权限。

  第二,下决心“清权”,摸清审批事项底数。公布了两个目录,一个是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汇总目录,一个是历年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汇总目录,彻底摸清和锁定了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底数,便于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清理和规范了“两个收费”,去年取消或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37项,取消、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85项。

  第三,全方位“晒权”,建立“三公开、三清单”制度。目前,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执法公开“三公开”制度已经在全省基本建立。“三清单”制度中,已向社会公布了49个省直部门、3995项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也正在抓紧制定,近期向社会公布。

  第四,立规矩“管权”,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一是在38个省政府部门、11个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全面实施了ISO9001机关标准化建设。二是围绕便民利民服务,在全省建立了市、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三级平台”,推行了为民服务和重点项目“两个代办”制度。三是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设立行政审批局、工商登记“三证合一”等试点,目的是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把行政权力真正管起来。

  下一步简政放权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行政审批相对集中的部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与创业创新密切相关的部门。

  中新社: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看望基层贫困群众。现在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请问河北省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有没有改善,在扶贫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赵勇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河北考察指导工作,每次都叮嘱我们,要把扶贫攻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坚定信心、选准路子、真抓实干,打持久战、攻坚战。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不久就到阜平县考察指导,给了河北干部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极大的鼓舞。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扶贫攻坚作为绿色崛起的战略任务和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有四个标志。一是贫困群众的收入增长明显加快,近年来,全省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全省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二是贫困人口有较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11年我省贫困人口为795万,到去年底,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定,我省贫困人口剩下410万,三年减少385万,有10个贫困县已经脱贫出列。三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我们为每个贫困村派了3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帮助贫困群众办15件实事,包括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厕所改造等群众急需的事,贫困村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四是探索了一条市场化、社会化扶贫的新路子。

  我省目前剩下410万贫困人口,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扶贫攻坚的任务越来越艰巨。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扶贫工作要“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下一步我省就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一是目标到年度,按照2020年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目标,倒排工期、细化目标、挂图作战,以年度目标保总体目标。二是规划到乡村,要为每一个乡村编制可操作性强的扶贫规划,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渠道,每个贫困村都有致富项目,每个贫困县都有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是扶持到项目,我们不再简单靠政府投入抓扶贫,而是以改革的精神,靠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抓扶贫,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教扶贫等八大扶贫工程,把扶贫工作落实到一个个增收项目上来,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扶贫。四是受益到穷人,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扶贫,让真正贫困的群众增加收入、提高保障水平。特别是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让贫困户当股东、分红、拿工资,尽快增加收入。五是责任到人头,各级党政一把手和工作队切实担起责任,不脱贫就不脱钩。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到贫困不是不可战胜的。到2020年,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我们现在的贫困户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区,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变成生活富裕、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请问张家口市申办冬奥会进展如何?

  侯亮代表:申办冬奥会的工作目前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3月26日国际奥委会一行18人将到张家口考察评估,7月31日国际奥委会将投票决定举办城市。围绕这个关键节点,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配合北京市完成了申办报告,并正式向国际奥委会呈报。二是成功接待了国际奥委会专项组织的考察,以雪场为核心的规划已经确定。先后有4批7位奥委会专家到现场进行考察,崇礼赛区6个赛场得到了确认并受到高度评价。三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申奥氛围,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申奥、参与申奥的热情空前高涨。四是开展了群众性的冰雪运动。仅去年一个雪季到张家口滑雪的就有140多万人。我们在5个县区建设了9个滑冰场,每天接待5000多人。同时,我们利用多种途径正在培养外语服务的专业队伍。五是与申奥有关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跟进。雪场得到了提升,雪场道路得到了改善。建设了气象观测站,加大了新能源替代力度。特别是去年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力度,全市造林130万亩,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加大了空气污染治理力度,2014年空气达标天数达到了315天,在长江以北的37个监测城市中排名第一。

  周本顺代表:各位记者朋友对河北最关注的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结构调整问题,二是大气污染问题,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河北为解决结构调整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全省已经形成了调结构、治污染的大气候,走绿色崛起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尽管我们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特别是治理大气污染还将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河北的大气环境在变、生态环境在变、产业结构在变、城乡面貌在变。去年的大气污染与前年的大气污染比较,污染程度在明显变轻。河北变美、变富、变强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使河北全省上下欢欣鼓舞。大家都认为,河北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在京津冀三省市中,河北是洼地,属于不发达地区,但是河北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基础设施、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在全国都是最好的省份之一,河北也是全国发展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我们真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捷足先登,到河北投资兴业。河北将是国内外企业家、投资者发展的福地。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建成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我们一定会让各位记者朋友早日看到这一天。再一次感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对河北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责编: 陶影